浅析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有效途径
石成贵
(BOB登陆链接 四川南充 637131)
摘 要: 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安全稳定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积极探索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对于构建平安校园与和谐社会意义重大。本文阐释了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含义,分析了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所面临的挑战,探讨了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原则,寻求做好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有效途径,这将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 高校;新时期;安全稳定;有效途径
高校的安全稳定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发展,境内外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渗透;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任务复杂艰巨的重要时期,加之高校自身的矛盾也十分突出,这使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确保高校安全稳定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同时也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
一、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含义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安全”的解释是: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对“稳定”的解释是:稳固安定、没有变动。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了稳定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概念,其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政治稳定、思想稳定、经济稳定,又包括社会秩序和国际环境稳定等,主要是指社会系统各部分、各层次和各要素之间保持相对的平衡和协调而呈现出一种良性和有序的持续发展状态。
上述关于安全、稳定的阐述,为界定高校安全稳定的含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研究表明,高校安全稳定是指构成高校系统中的各要素之间,相互保持平衡和协调而呈现出一种不受威胁的、不出事故的、良性的且有序的持续发展状态。政治、人员、活动与环境是高校系统的重要内部组成要素,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应该围绕以上要素,在遵循一定的工作原则、按照一定的工作方法前提下开展。
二、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面临的挑战
1、境内外敌对势力活动猖獗。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或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然会受到全球文化的影响。高校历来是境内外敌对势力、西方反华分子和民族分裂势力进行思想意识渗透、和平演变与破坏活动的重点目标和主要场所,西方敌对势力往往打着自由、民主、人权、交流的幌子,加紧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淡化”、“腐化”、“丑化”和“溶化”的战略;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科技优势、经济地位加大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强化在思想领域的争夺,将其意识形态、价值理念强加于大学生。他们利用大学生思想活跃、盲目接受新生事物且社会经验不足、政治鉴别力弱等特点,使其逐渐认同、依赖西方的文化理念,而对自己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产生动摇。“法轮功”等非法邪教组织利用电台广播、邮寄信件书刊与光盘、张贴和散发传单小报或利用网络进行蛊惑宣传,或利用社会热点问题煽动闹事,企图破坏高校的安全稳定。宗教在大学校园有蔓延的趋势,很大程度上动摇了师生的共产主义信仰。另外,民族分裂势力也十分猖獗,“台独”、“藏独”等势力破坏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非法活动也从未停止。
2、国内改革正处于矛盾凸显期和暴发期。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伟大成就有目共睹,举世瞩目,毋庸置疑,但改革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这也是不能回避的,我们需要冷静地进行分析和思考。目前中国社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矛盾凸显期,不同的利益群体、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的政治思想、以及过去压抑和束缚的各种各样需求的释放,社会的贫富分化、社会的不公等等,在这个历史发展阶段上就会同时涌现。与此改革的偏差和失误所造成的恶果开始进入一个爆发期。决策方面的失误和影响,腐败盛行与道德滑坡,改革成果分配不公,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社会矛盾和冲突在增长、激化,社会稳定受到严重的威胁。房价畸高、学费昂贵、看不起病、暴力拆迁、腐败盛行、国有资产流失,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社会混乱等等,使人们对社会产生了不满、变得急躁、仇富、心理失衡、甚至痛恨社会和现实。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高校已不再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世外桃源 ”而正受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冲击。
3、高校内部管理和服务明显滞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增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人员层次与结构日趋复杂,危害高校安全的危机逐渐凸显。原有的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扩招后大量增加的学生、教师以及员工的需要,基本生活服务设施陈旧且疏于管理,服务水平与质量不能达到要求,治安问题、消防安全问题、交通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偷盗问题等,对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高校周边已成为治安问题的衍生地,一些不法商贩不择手段、违规违法经营,引诱学生不良消费和堕落消费;外来流动人口大量进入校园,其中不乏不法分子,他们伺机作案,对校园秩序构成危害;学生酗酒、斗殴、持刀伤害或从事盗窃等时有发生,既影响了社会治安,又易使自身受到伤害。同时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标准、就业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阅历的复杂性、交际的广泛性、成才的迫切性、动机的多样性、思想行为的相对隐蔽性”的特点。所有这些,对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是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三、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稳定工作的主体是人,必须紧紧抓住这一核心要素。将“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到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尊重师生员工的主体地位并发挥主体作用,维护好师生员工切身利益,解决好事关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防止群体性事件发生,维护校园的安定秩序。尤其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高校的最大群体,开展工作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学生是主体中的主体。
2、坚持领导责任追究制和工作责任制。高校领导要认清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地位,充分认识到其重大性和艰巨性,党政主要领导作为安全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稳定工作总体负责,其它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分级管理的原则,在职责范围内均承担明确的安全稳定工作责任。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并落实“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负实责,其他党政领导协助配合”制度。
3、坚持全员参与。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存在重大性、复杂性以及长期性等特点,决定了此项工作是学校上下全员参与的工作,不是某个职能部门和某些人的工作。学校的保卫处、学生处、教务处、后勤处、就业指导中心、网络中心等各个部门、基层组织机构要全员参与、积极配合,运用方方面面的资源在各自工作职责的基础上共同做好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
4、坚持与时俱进。每个时期,国家、社会乃至高校均面临不同的形势与危机,要依据新时期的特征,按照新时期的要求,寻求适合当下的工作方法与工作方式。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更是如此,因为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既要探索规律,又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抓住新时期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关键环节,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改进方法,不断提高安全稳定工作时效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有效途径
1、开展法制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校方略。法制是人类文明社会的一个标志,是任何性质的国家进行国家和社会管理的根本大计。没有法制,国家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就难以维持,国家就不会长治久安。因此,法律是巩固政权、镇压敌对阶级、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武器。法律、法规有其特定的强制性,安全稳定必须依靠法律、法规的震慑力,去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对哪些行为是法律提倡的、哪些行为是法律允许的、哪些行为是法律限制的、哪些行为是法律禁止的有个明确的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就是为实现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因此在学校日常工作中必须依法治校,对出现在的任何问题,都要依靠社会主义法制强有力的约束与规范。除了法律手段外,还应立足于规章制度建设,用以组织、规范、管理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使师生员工照章办事,有章可循,保持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没有规章制度,一个单位的工作人员无形之中就会按照自己的思维、认识、方法投入工作,就会造成秩序混乱、职责不清、责任不明;规章制度不完善,就会出现漏洞或死角,安全隐患就会有机可乘。因此,高校必须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认真抓好规章制度的制定、完善。
2、狠抓意识形态工作,严防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高校作为传道、授业、解惑之地,时刻保持高度警觉,必须树立强烈的“阵地意识”和“忧患意识”,调动各级组织的力量,传播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信念、政治观点,提高师生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用科学的理论学说和思想观念引导大学生,让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看法来分析、处理问题,增强其政治理论素养和社会分析能力,克服思想上的困惑和对社会现实的质疑,让“异端邪说”没有市场,让西方反华势力、民族分裂破坏活动无从下手,从而消除境内外敌对势力对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消极影响。加强对重点部位、重点人员的防控和对校园网、学院贴吧的监控,使学校的师生员工“思想上不失控、行为上不放纵”。充分发挥网评员的作用,开展正确的舆论导向。
3、畅通信息渠道,积极化解矛盾纠纷。以“事要解决”为核心,诚心诚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对信访群众的诉求,有理的认真解决,无理的耐心疏导,最大限度地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注重工作方法,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角度出发,针对来访群众的思想认识和实际问题,尽力多做解疑、释惑、顺气工作,努力真正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解群众所难,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针对学校的难点、热点、敏感问题实行专项集中治理。特别是关于教职工绩效工资、教职工集资建房、新校区建设等热点、难点问题,要进行认真的专项集中解访工作。对师生员工切实利益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按政策规定抓好落实,决不留下隐患。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促进和谐。
4、树立安全防范意识,杜绝或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抓好安全教育, 增强师生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础。认真开展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实验实训安全、学生活动安全、心理健康安全等专题教育,教导师生遵纪守法,热爱生命,防人身伤害、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食物中毒、防疾病、防火、防盗、防诈骗等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师生员工安全意识、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同时学院要加大投入,完善安全防控体系,做好人防、物防、技防的协调统一。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时刻绷紧了安全这根弦,杜绝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5、广泛搜集预警性情报信息,果断处置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大学生思想比较简单,没有多少社会经验,思想上存在着理想化,容易受到情绪的控制和影响,做事容易偏激冲动,缺乏处理复杂性事物的经验,一旦遇到各种突发事件,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形成一个利益性群体,随着人数的增多,就会产生群体效应,如果不能及时控制和化解,将会使事件向复杂化、严重化发展,造成严重后果的复杂局面,加之使用现代的信息手段,可以使整个事件迅速蔓延和扩大,造成整个事件升级。因此校方要在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掌握各种信息的基础上,分析判断影响安全稳定的有关问题,判断事件发展方向,掌握好时机,适时介入或提前介入,较好地控制、引导或转化,把问题化解于“无形”。
6、落实安全稳定责任,实行责任追究制。层层签订、层层推进、层层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是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责任制的签订,把责任明确到具体人、具体岗位,便于对责任人、责任岗位进行督导和考评,形成靠制度促落实、靠制度出效益、靠制度严奖惩的“法制”化管理,避免出现“人治”、“口头管理”的现象。要按照“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警示教育不放过)的要求,根据其应承担的责任,按照党纪政纪和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一票否决制等相关规定做出相应处理;对失职渎职酿成严重后果的,必须从严追究其应负的责任,乃至于刑事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人员产生震慑、敲响警钟、增强责任,抓安全稳定工作的有效机制才能在强化监督中充分生效,才能更有利于掌握安全稳定工作的主动权,达到积极预防的目的。
【信息由武装部 保卫处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