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与处置
日期:2016-06-19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量:22965

 浅谈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与处置

   姚先林  石成贵

(BOB登陆链接   四川  南充  637131

【摘要】  探讨新时期高校突发事件发生的成因、特点,认识突发事件发生的规律,避免或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是维护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学习、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如何有效应急和处置高校突发事件,谈出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主题词】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和在校生人数的剧增,许多高校由此也面临着诸多前所未有的压力、矛盾和新问题,也给我们学校管理工作者提出了管理工作上的新任务和新要求。近几年,一些高校频频发生的突发事件,不能不引人深思。为了有效防止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维护和确保高校的稳定,保障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势必建立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以备有条不紊地开展相应的应急和处置等各项工作。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含义

突发事件也称紧急状态、危机事件。美国学者罗森豪尔特认为“突发事件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按照国际上的一般看法,突发事件是指社会生活中一类事前难以预测、作用范围广泛且对社会造成严重威胁和危害的公共事件。即指那些事前难以预测、带有异常性质、违反社会常态并在人们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或无法知晓的情况下,突然发生,迅速演变或激化为较大规模和影响,将危及社会安定、政治稳定和人身安全的事件。

高校突发事件即是高校面临的紧急状态或危机事件,是指由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引起,突如其来发生在高校校园内的,对师生员工身体健康、生命财产,学校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学校和社会的平安稳定等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影响或严重危害的紧急事件。其本质特征在于事件发生在时间上的突发性,往往令校方始料不及或措手不及;再就是会给现有的学习、工作、生活秩序造成干扰或危害。近几年,发生在高校的突发事件,典型的如042月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074月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的“校园枪击案”等。

二、高校突发事件的分类

1、按其事件原因划分

1)治安类突发事件。主要包括师生员工在校内外受到的人身、财产侵害事件。如财物被盗、被抢或遭遇诈骗,酒后滋事、打架斗殴、行凶报复等。

2)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员工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如非典、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禽流感疾病等传染病爆发,食物中毒等。

3)学校管理类突发事件。主要包括学校职能部门管理中的具体问题引发的事件。如因宿舍管理、食堂饭菜价格、学杂费、教学实习、福利待遇、招生就业、学籍毕业证书等引发的闹事、罢工、罢课、罢餐、乱甩乱砸、破坏公物等。

4)社会政治类突发事件。主要包括涉外突发事件,境内外敌对势力、邪教组织煽动破坏等。如法轮功、针刺、恐怖袭击、网络信息安全、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等。

5)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主要包括水旱冰雪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等。如洪涝、暴雨、干旱、雷击、台风、泥石流、冰冻、地震等。

6)意外伤害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主要包括师生员工在校内外受到意外伤害、学校或师生员工发生事故灾难等事件。如交通事故、溺水事故、火灾事故、建筑物倒塌事故、拥堵踩踏事故、集体活动事故,自杀、出走等。

2、按其参与人数规模划分

1)个体突发事件。它是指此突发事件仅仅涉及到一、两个人。如个人财物丢失或被盗、二人矛盾纠纷等。

2)群体性突发事件。它是指此突发事件参与人数众多。如群殴、聚众闹事、非法集会、串联、游行、示威、请愿等。

3、按其影响和危害程度划分

1)一般性突发事件。它是指对师生员工身体健康、生命财产、教学、科研、工作和生活秩序、学校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的紧急事件。

2)重大突发事件。它是指对师生员工身体健康、生命财产、教学、科研、工作和生活秩序、学校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重大危害或出现人员伤亡的紧急事件。

3)特大突发事件。它是指对师生员工身体健康、生命财产、教学、科研、工作和生活秩序、学校和社会稳定造成特别重大危害并产生恶劣影响,出现跨学校甚至向社会蔓延扩散的态势,或死亡3人以上的紧急事件。

三、高校突发事件的成因及特点

1、治安类突发事件成因及特点。治安类突发事件是高校常见、多发的突发事件,其成因范围广泛、表现形式多样,主要可归结为:校园周边治安混乱或不法分子进入校园侵害师生员工又特别是学生的人身、财产,是造成高校治安类突发事件的客观原因;学生心理失衡、行为失范、违法犯罪则是事件的主观原因;安全意识淡漠,相关人员责任感差、工作失职,安全教育和管理上的漏洞是造成校园重大、恶性治安类突发事件的重要原因。此类突发事件的特点是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危害有大有小,预防和处置难易程度不等,处置不当还会使治安类事件演变为社会政治类事件。

2、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的成因及特点。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堂卫生和食品安全、动物疫情等对高校师生员工的侵袭是形成此类突发事件的直接原因;信息不流畅、透明度不高以及对公共卫生事件缺乏正确的概念或茫然、无知则是造成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危害加剧或扩大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高校对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缺乏有效的预防、处置机制是导致此类事件由人身健康危害向校园秩序危害发展的深层原因。此类事件的特点是未知传染性疾病引起的突发事件发生初期易被忽视,而一旦爆发,传播速度快、传染面广、危害性大、引起师生员工的恐慌。

3、学校管理类突发事件成因及特点。学校膳食质量、价格,教学质量、学籍处理,学生宿舍停水、停电等管理和服务方面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以及学校针对师生员工的管理措施出台,尤其是涉及利益的问题,是引发此类突发事件的直接原因;学校决策失误、程序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沟通,或学生法制、道德意识欠缺,自律意识差等,则是引发此类突发事件的深层原因。此类突发事件的特点是,引发事件的原因具体明确,有明显的因果时间潜伏期,基本是可以预见的,如果工作到位防控相对较容易。

4、社会政治类突发事件的成因及特点。引起高校社会政治类突发事件的原因多样,通常都有很复杂的社会政治原因。如国家利益冲突、国际政治危机、国内社会矛盾激化、敌对分子的煽动破坏、宗教组织的渗透、网络偏激言论的传播等,都可能是导致此类突发事件的直接原因;高校学生思想活跃,忧国忧民,民主意识强,易冲动,爱参与及从众心理等是形成大规模此类突发事件的重要动因;高层导向不明或失误,处置不力,学生法制观念淡薄、行为失范则是促使事件失控和加剧的主因。此类突发事件的特点是聚集性强,事件扩散速度快、社会影响大,而且多种矛盾交织,事件虽然可以预见到,但如果事件爆发,仅仅靠学校自身处置难度极大。

5、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成因及特点。高校所处地域发生地震、洪水、泥石流、台风、暴风雪等自然灾害是引起此类突发事件的直接原因;而对自然灾害缺乏正确认识和有效的应对管理措施,是使该类事件危害扩大的重要原因。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的特点是不可抗力性,即不能预见、不能克服、不能避免,具有较强的突发性、破坏性,如果没有相应的突发事件管理机制及有效的应急预案,一旦爆发,在短时间内不易组织起有效的救助,极易引起恐慌和混乱。

6、意外伤害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成因及特点。对环境不适应、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经济困难、失恋、疾病或外力不可抗拒等是引发此类突发事件的外在客观原因;心理障碍、思想意识和方法,以及人生观、价值观或组织管理不到位、隐患排查整改不得力等问题,则是其内在主观原因。此类突发事件的特点:一是产生原因繁简不一,有的纯属意外,有的主客观原因交织,隐蔽性强;二是防范难度较大,如交通事故、溺水身亡、自残、自杀、出走;三是处置起来较复杂,如学生死亡的善后处理要耗费学校不少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

四、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与处置

1、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遵守“以人为本,生命第一”的原则,积极主动、扎实有效地做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与处置工作。

2、处置原则

1)应严格按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处理突发事件。

2)应认真实行责任分包制

3)应无条件地遵守生命安全第一的原则。

4)应确保校园平安稳定。

3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

1)建立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成立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或指挥中心) 。按照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是安全稳定工作第一责任人的原则,校党委书记、校长是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或总指挥。本着精干、高效、权威的原则,分管副书记、副校长,是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或指挥中心) 的副组长或副总指挥。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院(系)的主要领导为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或指挥中心) 成员。

2)建立应急管理工作机构。在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或指挥中心) 的领导下,设立若干应急工作分组。如预警信息分组、宣传导向分组、行动处置分组、救护安置分组、后勤保障分组等。各分组要有明确的职责和任务。

3)制定处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必须有充分的应对准备。

4)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教育和演练。学校应大力开展有关应急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营造校园安全文化,加强危机意识和应急处理的培养,开展各种预防突发事件知识培训,普及救险脱困、防盗等安全知识,组织模拟应急演习等,着力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素质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4及时有效地预防、应急与处置措施

1)收集情报,化解苗头。对突发事件要做到发现早、控制快、解决快。先发制人,主动出击,是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关键。要建立和完善预警机制,加强情报信息收集和研判,从源头上减少和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要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收集情报信息,加强对情报信息的研判工作,把事态控制在萌芽状态。突发事件发生后,要迅速弄清事件的起因、规模、参与者意图等基本情况,获取深层次、预警性、内幕性、行动性情报信息,对参与者想什么、骨干人员在做什么等要了然于心。同时要建立经常性的矛盾排查机制,定期不定期地排查不安定因素,真正做到“月晕知风,础润知雨”,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2果断出击,控制势态。当突发事件发生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正确地判定突发事件的性质,准确把握事态发展变化规律,审时度势,讲究方法、注意策略,既不能犹豫不决,贻误战机,也不能简单行事,激化矛盾,防止事态扩大造成更严重的不良影响和财产损失要因时、因地、因情,综合地运用思想的、政治的、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从根本上解决。对于有伤亡的突发事件,应采取有效措施救治伤者、患者;对于没有伤者的事件,应沉着应对果断处理。凡涉及师生员工的利益矛盾问题,应由学校去解决,不应把公安机关、司法机关推向一线,也不能用强力手段解决,这样既容易增加对立情绪,也可能激化矛盾。在处置突发事件时,要及时做好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防止谣传讹报、误传,引发恐慌情绪,维护学校正常秩序。

3)做细善后,防止反复。突发事件处置后,后期的安抚、化解、教育工作应及时跟进,否则在表面平静的背后还会有隐患,随时出现反复。为此,必须认真分析、准确估测突发事件在初获平息后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精心研究针对性强、实效性强的新方法、新举措,因势利导,做好安抚,理顺关系,防止出现反复。一是兑现承诺,取信于民。督促有关部门兑现现场处置中合法的、合理的承诺,特别是对事件中造成的人身、物质损害等问题,要分清责任,依法做好赔偿、修整工作。二是做好回访和安抚工作,巩固处置成果。对那些情绪不稳定、在事件中牵头的骨干人员一方面要加大教育警示力度,另一方面要掌握其动态,防止出现新的问题。三是以案说法,加强教育宣传工作。一方面要教育群众包括被处理人员家属,真正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释之以法,消除其对立情绪;另一方面要教育管理者,反省工作中的失误,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从管理者自身消除和减少引发突发事件的主观因素。

5查明原因,追查责任,总结经验

突发事件处理后,要及时查明原因,分清责任。一般性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由学校组织调查;特大突发事件,由学校协同政府相关部门组织调查。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学校规章制度对直接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进行处分,同时还要追究在预防、处置和善后工作中玩忽职守者,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情况者,逃避责任者,阻碍工作人员执行公务者,以及其他不利于预防和处置工作者的相关责任。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完善与修订规章制度,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如若不能避免的则在下次处理过程中尽量减少损失和负面影响。并妥善做好相关完整归档证据资料保存。

总之,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随着中国社会高速发展,高校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突发事件不可避免,关键是我们要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加强高校应急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构建一个稳定和谐的校园,保证师生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确保高校和谐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翔、张武宏.论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J.《中外教育研究》.2009.3

[2] 张学忠、张建平、李佐卫、赵党书、林子南高等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2007.11

[3] 杨广、温志强.我国高校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探析.

【信息由武装部 保卫处 提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