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征文篇(四)
日期:2024-08-06  作者:教师教育学院 来源:  浏览量:0

近年来,借助电信技术手段进行诈骗犯罪案件呈上升态势,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诈骗金额越来越大,社会影响越来越恶劣,给社会稳定和人民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如何防范、打击电信诈骗已成为我们一个重点和难点课题。

对于广大居民首先要“懂常识”:犯罪分子均利用有关权威部门行骗,因此要掌握有关部门的工作程序。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在侦查办案中都不会通过电话进行案情询问,更不会询问群众家中存款情况,不可能提供所谓安全账户以及要求群众转账等。同时要学会辨别虚假信息,凡以入会、提成为名义让股民交钱后,为股民提供优质股票信息的公司和网站均属非法。请不要相信虚假公司或机构及网站上标榜的优厚回报的虚假宣传,防止犯罪分子用“钓鱼”的方式行骗。任何陌生人通过电话、短信要求您对自己的存款进行银行转账、汇款的,或者声称为您提供安全账户保护您的存款的,请一概不要相信,防止受骗。其次要“不轻信”:无论遇到“天上掉馅饼”还是“天上降灾祸”首先第一反应是不轻信。不轻信一条短信、一个来电显示、一个声音、一个画面;不轻信低投入高回报和无来由的灾祸。第三要“必核实”:不要抱有侥幸、怕麻烦心理,无论接到所谓职能部门、所谓亲友的电话或短信等,都要核实对方身份和提及事件。进行核实时,不要通过对方提供的联系方式进行核实,应拨打有关部门的办公电话,必要时到其办公地点进行核实,在没有确实弄清对方是谁的情况下,更不能盲目答应对方的要求。第四要“说出来”:不要有自以为是的念头,不要听信对方威胁以及不要告亲友的说法。遇事要说出来,要多与亲戚、朋友诉说、商量,或者直接与相关部门说明情况,核实信息。第五要“口风紧”:有些犯罪嫌疑人能通过网络或其他非法途径获取受害人本人或亲友的电话、姓名等信息,用以强化其骗术的可信度。因此市民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保密意识,把好口风,不要轻易将本人的家庭资料、家庭情况、银行卡号及密码等向他人透露。

最近的在网上、在身边,总是会看见,总是会听见各种各样的诈骗案例,无论是明星还是学生,我们都会遇到到各式各样的诈骗案件,使被骗的人蒙受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精神压力。最为广泛的诈骗方法无非就是冒充“朋友”向你发QQ信息、打电话、发短信,“我遇难了!”拜托你马上“救急”汇款,看在朋友的份上,你汇了款后才得知你的“朋友”已经逃之夭夭,自己反而遇难。“你中大奖啦!”这是最为普遍的诈骗方式,骗子往往冒充“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等知名节目,传来佳音,你中大奖,只要交一点“保险费”,“税金”就可以领取大奖,机会不容错过,再不来就没有啦!你付费以后,“大奖”消失的无影无踪。看来,这就是贪小便宜的“大奖”吧!令人最不可思议的还是“欠费”,电话欠费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却还是有许多诈骗发生:“我是中国电信的工作人员,您的电话、电视、宽带账户欠费了,请缴纳‘滞纳金’。”没想到“滞纳金”最后进了骗子的腰包。“天上掉钱啦!”你在街头发现一大笔钱,跑去捡起,谁知,骗子在假钱上下药,趁你昏迷之时,取走所有的贵重物品,当你起来以后,发现财物被骗子一扫而空,后悔莫及啊!在我们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认为社会都是善良,学习生活和社会都是美好的,认为生活上只有快乐和幸福,没有意识到也存在着一些不安全的因素,也许就在我们放松警惕时,就可能带来财产损失,甚至伤亡。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因此我们得保持清醒头脑面对生活和社会,防止被骗我们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首先要提高防范意识。不要轻易别人的花言巧语,要知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饭,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对于突来的意外之财,不可贪心,否则,极有可能上当受骗。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贪图便宜、不谋取私利;在提倡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的同时,要提高警惕性,不能轻信花言巧语;不要把自己的家庭地址情况随便告诉陌生人谨防上当受骗;发现可疑人员及时报告;上当受骗后更要及时大胆揭发,使犯罪分子受到法律制裁。再次交友要谨慎。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对于熟人或朋友介绍的人,要学会“听其言,察其色,辨其行”,不能言听计从、受其摆布利用。交友最基本的原则有两条:一是择其善者而从之,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志同道合、高尚的道德情操基础之上,是真诚的感情交流而不是简单的利益关系,要学会了解、理解和谅解;二是严格做到“四戒”,即戒交低级下流之辈,戒交挥金如土之流,戒交吃喝嫖赌之徒,戒交游手好闲之人。

最后同学之间要相互沟通、相互帮助。有些同学习惯于把个人之间的交往看作是个人隐私,一旦上当受骗后,无法查处。有些交往关系,在自己认为适合的范围内适当透露或公开,这也是安全的需要。

教师教育学院

2024年8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