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的为政之道
日期:2014-08-04  作者: 来源:  浏览量:487

林则徐生于乾隆五十年,历经嘉庆、道光两代,咸丰登基后不久病故。他从政为官四十年,从道员起官至总督,先后担任盐运使、按察使、布政使、河东河道总督、江苏巡抚、湖广总督、钦差大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他的正直清廉,不仅为他的人民所敬仰,并赢得“林青天”的美誉,就连他的敌人,也不得不钦佩他的品德和贡献。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罪魁英国人包令这样评价林则徐:“忠诚地、几乎不间断地为他的国家服务了36年。在社会生活中,他以廉洁、睿智、行为正直和不敛钱财而著称。”  国计与民生实相维系所谓民惟邦本也    从1823年到1836年的十余年间,林则徐任职于江苏达七年之久。林则徐刚接任江苏按察使,就面临“两江案牍繁多”的难题。林则徐采取果断措施,密访严拿了一批“包揽妓船,开设烟馆,把持地方”的恶棍。为了决狱公平,保护良民,林则徐还整顿司法,只用四个月,就将积压的大、要案审结了十分之九。因此,江苏百姓称颂他是“林青天”。  江南本是富庶之地,但在沉重租赋的剥削下,农民“虽丰岁不敷日食”,遇上灾荒更是雪上加霜。1823年夏天,江苏连降暴雨,临江濒湖三十多个州县堤坝决口,田舍被淹。松江饥民包围官府,要求减免租赋,发放赈米。江苏巡抚韩文绮连夜调兵准备弹压。林则徐得知急忙上书劝阻。韩文绮采纳了林则徐的意见,发布政令禁止囤积居奇,发动募捐,招揽客商免税采运粮食,大力赈济饥民,最终使受灾百姓渡过难关。  1832年,林则徐任江苏巡抚。1833年夏秋之际,江、扬、淮、徐一带大雨滂沱,沿江府县十之七八成为泽国,晚稻损失过半。税赋按时交不上去,道光帝下了谕旨,指责“近来江苏等省几于无岁不缓、无年不赈”,还训斥林则徐等“不肯为国任怨”,只知沽名钓誉。但林则徐想到“吴民旦夕就毙”寝食难安,仍旧不顾自身安危,上疏为民请命:“国计与民生实相维系,所谓民惟邦本也。”言下之意,一味追逼、竭泽而渔,农民就要造反了。道光帝无可奈何,只好同意林则徐的请求,减缓江苏税赋。林则徐这份用血泪写成的奏折,堪称中国近代史上一篇不朽的爱民文献。  “水利之废兴,农田系焉、人文亦系焉。”林则徐毕生致力于水利事业,兴修的水利工程遍及长江、淮河、汉水、黄河直至新疆,造福当代,泽被后世,被誉为“近代大禹”。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林则徐的廉政表现在他与贪官污吏的斗争中。1831年,他擢升河东河道总督,管辖山东、河南两省黄河、运河的防修事务。林则徐深知官吏贪污偷工减料,危害的是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他用最严格的办法检查每堆“料垛”,连道光帝也承认“向来河工查验料垛,从未有如此认真者”。而林则徐的勤政则体现在他的事必躬亲,身体力行。在江苏水利工地上,林则徐经常坐小船,在河中察看水情,与修河民工同劳苦;他穿着便服徒步于泥泞中,修堤的民工竟忘掉他是一位高官。  最为感人的是林则徐以“罪臣”身份,在流放路过开封时,参加抗洪抢险的事。  那是1841年的秋天,开封祥符堤防溃决,滔滔黄河水一泻千里。文武官员束手无策,竟集议“迁省城于洛阳”。代理河督、军机大臣王鼎力奏,让治河有方的林则徐协助。林则徐日夜兼程赶到工地,跟抗洪士兵、民工一起抢险,以致劳累过度病倒在工地上,决口最终被堵住,保住了开封城。  但林则徐并未因功“免罪”,道光帝发下谕旨:“林则徐于合龙后,著仍往伊犁。”林则徐治河成功仍被远戍的消息传开,中原立即发起救援高潮,开封知府邹鸣鹤公开声称:“有能救林则徐者酬万金。”  林则徐的爱民、忧民形象,在谪戍新疆期间而愈益闪亮。他看到边疆兄弟民族的生活同内地一样贫困,不禁满怀同情,为了改变这种贫穷落后的状况,林则徐以衰病之躯,历尽辛苦,开垦了大量农田,以至各族百姓竞相歌颂他:“林公活我”。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36岁时任浙江省杭嘉湖道,曾派人返回乡里接父母到官邸同住。父亲不愿远行。母亲陈太夫人思子心切到杭州居住了一年。在杭州,年已63岁的老母完全可以尽情享乐,颐养天年,然而她“珍食必却,美衣弗御”。这种仁慈克己的情操,以母爱的方式表达,对林则徐为官廉洁产生了巨大影响。  林家有两件象征性的传家宝:一是双芯油灯,一是素炒豆腐。林则徐少年时代,家里只点燃单芯的油灯,到春节时为增添节日气氛,才再加上一个灯芯照明。有一年除夕,邻居听到林家欢天喜地吃年夜饭,隔墙一望,只见十几口人正在津津有味地共食一盘素炒豆腐。  林则徐初涉官场时,对种种恶习十分反感,心中非常苦闷。1821年林则徐在给友人陈寿祺的诗中言及官场丑态。他写道:“有欲刚则无,此际伏病根。”林则徐还曾书写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条幅,借以抒发他不与时弊合流的坚定信念。  在此后的仕途中,清正廉洁始终是林则徐为官自律的守则。  1830年8月,林则徐从北京出发赴任湖北布政使。进入湖北境内后,林则徐立即发了一道“传牌”给沿途官员,宣布了对人对己的廉政要求:一是赴任途中一切费用自理;二是不准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溜须拍马;三是不搞远接高迎官场缛节;四是不准打着本官的旗号私索钱物,如有勒索者立即严办。这是林则徐上任前的廉政宣言。  8年以后,林则徐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南下广州禁烟。此行经直隶、山东、安徽、江西、广东五省,行程数千里。行前他又发出“传牌”,对沿途接待事宜作了明确规定:一、此行未带亲信秘书,只有勤杂人员十人。二、“所坐大轿一乘,自雇轿夫十二名;所带行李,自雇大车两辆,轿车一辆。其夫价轿价均已发给,足以敷其食用,不许各驿站索取分毫。”三、对伙食标准严格规定,指出禁用“燕窝烧烤”等高档食品。四、“对身边人员收受红包馈赠的必定查处。”“传牌”最后强调“言出法随”,要求“沿途各州县驿站官吏准此奉行”。  这两道“传牌”可以说是林则徐的“廉政公示”,也是中国廉政建设史上的珍贵文献。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到达广州。在辕门外发布《关防告示》。这位钦差大臣的官德与正气,在这个告示中彰显得淋漓尽致。欲正人,先正己,林则徐对自己的随行人员要求更加严格,防止自己的属下被拉下水,是林则徐特别高明之处。  “无欲则刚”是林则徐取得虎门销烟伟大胜利的精神力量。  林则徐到广东禁烟,首先从暗中帮助外商走私鸦片的十三行洋商开刀。洋商头目伍绍荣等看到事态严重,主动陈述“愿以家资报效”,妄图以巨额行贿摆脱困境。林则徐怒斥:“本大臣不要钱,要你脑袋!”伍绍荣等见林则徐的态度这样坚决,只好匆匆向外商传达了林则徐的谕令。  虎门销烟后,林则徐却因功获罪流放伊犁,按清朝规定:罪臣流放俸禄全无而路费还须自筹。为了解决西行万里的费用,林则徐只好变卖在福州为父母购置的房屋。福州一姓苏的富户自愿捐资万两,林则徐坚辞不受。后来,对方答应收下林家的房契,他才收下这笔钱作为川资。  1847年初,林则徐在西安的陕西巡抚衙署写给三个儿子的《析产阄书》,说自己做了三十多年官,没时间经营家业。这封带有遗嘱性质的信还告诫下一代:“凡我子孙,当念韩文公所云‘辛勤有此,无迷厥初’之语,倘因破荡败业,即非我子孙矣!”他认为,对子孙来说“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林则徐去世前一年,在云贵总督任上,写了一封信给女婿,从中可看到他晚年家计的窘迫:他的大儿子和两个女婿是京官,本想在北京买房,一家能团聚。但在京购置住宅,要万两银子,加之京城生活费用、人情应酬比外省要多花销好几倍,负担不起,只能望而却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1849年10月林则徐为国家奔波四十多年之后,由昆明卸任东归告老还乡。林则徐告老还乡,在福州只住了6个半月。1850年11月,新继位的咸丰帝下旨,命他为钦差大臣,立即赶往广西处理拜上帝会事件。林则徐抱病启程,途中病情恶化,于11月22日在广东潮州普宁县行馆逝世。林则徐的灵柩从潮州运往福州,沿途人山人海,万众垂泪,为这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英雄作最后的送别。(陈晓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