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有关的名词释解
日期:2018-10-09  作者: 来源:  浏览量:2066

1、学院规模

学院的规模一般分为自然规模和折算规模,自然规模是指各类别及层次的全日制在校生的自然人数相加所得的学生总人数。折算规模是按各类学生当量数计算的规模。各类学生的当量数折算办法为:普通专科生为1,成人脱产班为1,函授生为0.2,夜生0.5,一年以上非学历教育(含进修生、自学考试助学班学生)为1,中专生为1。计算生师比、生均教学经费、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时,用不含夜大,函大的自然规模计算。

2、藏书量

藏书量以印本图书的为当量,这些图书必须是被分类、编目并入藏为读者可以利用的。其它载体类型文献的折算办法为:期刊、报纸每一合订本算为1册;缩微胶卷1卷为1册;缩微平片10片为1册;幻灯片每50片为1册;视听资料(含录音带、录像带、电影片、影碟等)每盘为1册;光盘未注明册数的每片按1册计;软盘每个软件包为1册;电子图书按所订购的种(册)相应为1册;电子期刊以每种的一个年度为1册;未注明册数的数据库按1GB200册计。

3、教学仪器设备

教学仪器设备是指单价高于800元的仪器设备(合格可含订有一年以上合同期的租赁的仪器设备),计算生均仪器设备值时,用不含夜大函大的自然规模计算。

4、师生比

计算学生数与教师数之比时,学生数按各类全日制学生的自然人数计算;教师数计算范围除专任教师外,还包括校内"双肩挑"的教学行政人员和校外聘请的兼职教师及返聘教师。兼职教师教学时数按每学期120学时进行折算。

5、专任教师

是指具有教师资格、从事理论课程教学和专门从事实践项目指导与实践训练指导的实验或专业技术人员。

6、兼职教师

兼职教师是指学院正式聘任的,已独立承担某一门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的校外企业及社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或技师及能工巧匠。

7、双师素质教师

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

(1) 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其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

(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

(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

(4)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实验实习指导教师的任职条件:其条件应根据指导项目的技术含量区别对待。纯技术操作的指导教师一般应具有技师职称,至少是高级工技术等级的能工巧匠。其他实践指导教师则应具备所指导专业技术的中级以上职称。

8、青年教师

40周岁以下的教师。计算其学历结构时:良好、合格标准可包含在读研究生,优秀则必须是已经取得研究生学历或学位者方可计入。

9、教学经费

教学经费指近三年年度事业费决算表中列支的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教学业务费(含实验费、实习费、资料讲义费等)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设备仪器维修费、教学改革经费、课时补贴费等;生均值按各年度全日制在校生的自然人数分别计算。

10、多媒体技术

是指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信息的新技术。

11、管理队伍

管理队伍包括校领导,教务处、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等管理人员,系(院、部)主任、教研室主任和专职学生工作人员等。

12、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包括目标确定、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建立、教学信息的收集(统计与测量)以及评估、反馈和调控等环节。

13、累计通过率

是指(考试通过学生/应届全部学生)的比率。

14、毕业生就业率

包括签约率、上岗待签约率、自主创业率和升学、出国率。

15、教学行政用房

包括教学及辅助用房和行政办公用房。

16、教育思想

是对办什么样的教育和怎样办教育的总的看法,是对教育宏观的、理性的认识。

17、教育观念

是人们对教育中的一些事物的观点,如教育价值观、发展观、人才观、质量观等。

18、学校的定位

是指在一定时期学校的发展目标、类型、层次、办学形式、服务面向等方面的定位。要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的条件,找准学校的位置。

19、新办专业

是指毕业生超过一届不足三届的专业。

20、主体专业

是指学校代表学校水平的专业。

21、特色

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特色应当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应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得到公认。特色可能体现在不同层面:

(1)体现在总体上的治学方略、办学观念、办学思路;

(2)体现在教育上的特色--教育模式、特色专业、人才特色等;

(3)体现在教学上的特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

(4)体现在教学管理上的特色--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

22、创新

主要是指在办学过程中,针对人才培养各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根据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和趋势所作的前瞻性的研究和实践,并在人才培养的实际中得到应用,产生明显的效果。

23、人才培养模式

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含培养规格)而采取培养过程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与运行方式,它们在实现中形成一定的风格或特征,具有明确的系统性与规范性。人才培养模式也可以解释为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即是培养什么人)和基本培养方式(怎么培养),它(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集中体现了高等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决定着所培养人才的根本特征。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特征上分析,它规定了教学内容选择、整合的方向,同时也制约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用。从外延上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培养模式的组成部分或者说要素。如果说培养目标是导向性要素。那么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就是实质性要素,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凭借性要素。

24、实践性教学

是指使学生加深对专业理论的理解、获得包括职业技能、技巧和职业道德的职业从业能力,并且有自我发展能力,从而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的一种实践活动。主要的实践教学形式有:参观、调查、练习、实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

25、教学目标

也称为教学任务,是指教学过程中所追求的结果。

26、国家级、省级、校级重点专业

国家级重点专业是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教育部质量工程中的国家级特色专业。

省级重点专业是指“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省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及省组织的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等。

校级重点专业是指由各校自行决定的重点专业。

27、特色专业

分为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和校级。特色专业是指教育部质量工程中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各省或地市组织的特色专业以及学校自行决定的特色专业。

28、授课任务

分为主讲和副讲。

29、课程类型

分为三类:A类——纯理论课;B类——理论+实践课;C类——纯实践课。

30、课程性质

分为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

31、对口率和顶岗实习对口率

对口率指应届毕业生中在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就业的学生比例。

顶岗实习对口率是指应届毕业生中符合顶岗实习环节教学目标要求实习的学生比例。

32、专职教学管理人员

指在教务处、系(部)等部门专职从事教学管理人员。

33、专职学生管理人员

指在学生处、团委、系(部)等部门专职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

34、专职督导人员

指在督导部门专职从事教学督导工作的人员。

35、在研课题

指在某课题的所有成员中,该教研人员在本校为第一负责人的课题。

36、社会参与

指校外有关人员参与评教情况,其总人数计算为:校外兼职教师(未经折算)、校外兼课教师(未经折算),以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校企合作组织中的校外人员之和。



Baidu
map